樹下廊間 Tree Pavilion
2019 May-June /
客家文化主題公園 藝術進駐
靈感來自客家『夥房』最具人情味的空間:『廊間』,是凝聚聚客家宗族力量的重要生活交際空間、必經之穿廊,亦兼具家內客廳與餐廳等群聚生活核心。
設計以黑柱為圓心、大樹下為寓意,希望以此裝置,帶來人們在文化中心的交流互動。觀者於此場景中穿梭、停留、休憩、聚集,宛如「廊間」般的存在。外圍以半透明布幕隔出直徑4.7 公尺的白色空間,圍出『廊間』的嶄新想像,像是穿廊、亦像是個半開放的房間。
進駐過程中在空間中逐步完成車縫帷幕、挖門開窗、梯上編織,亦於樹下廊間舉辦民眾共創工作坊,將廢布衣裁成布條,編織葉子與果子,妝點大樹,一同創造並美化「公共空間」。 佈展期間現場宛如真實的廊間,不僅創造人與人的互動、手做交流、更是親子與朋友們一同創造美好回憶的所在。
#樹下廊間 #共創 #客家文化主題公園
材質:
工廠廢布、紗網、麻布袋、舊衣服、毛線、金屬線
創作主題:客家建築的特殊文化空間「廊間」
在傳統的客家文化中,集宗祠與居住功能的建築稱之為『伙房』,以祭祀祖先為核心,同祖先的親族一起開伙聚居,具有防禦、互相扶持和凝聚宗族的功能。型態有一條龍、單伸手、三合院、四合院,乃至於少數龐大家族共同居住的多護龍合院、圍龍屋等。
此外『廊間』尤其是南部客家建築的特色,位於祭祀祖先的正身和橫屋房間的垂直交接處(上圖紅圈標記處),存在一個像是交誼廳的公共休閒空間,除了供各戶人家聚集交流、亦為招待聽與飯廳,當客人登門拜訪,必須先到廊間打聲招呼。
廊間是凝聚人情感的公共空間,也是夥房的生活交際中心:飯廳、交誼廳、客廳
廊間相當開放、四通八達、可通前院後院、廚房臥房和祖堂,因其門特別多,有三間八門之稱。除此之外南部的建築採外廊形式,每間房間為獨立不能互通,以保留每戶的私領域。
『廊間』是凝聚客家宗族力量的重要生活交際空間、是必經之穿廊,兼具家內客廳與餐廳等群聚生活核心,也是公私領域的過度空間。
社區鄰里的共同記憶:公園大樹下
大樹則是無論閩南、客家文化中很常見的共同回憶,人與人的情感交流、社群互動等,生活中有無數的日常片段和故事在此發生,也往往是地方鄰里的集會地點,無論男女老少於此處吃飯、喝茶、下棋、躲貓貓,人的交流往往依傍著某棵充滿回憶的大樹。
共創:樹葉圓片、樹果舊衣改造工作坊
期間於場內開設編織工作坊,教眾人裁減家中舊衣物、搭配毛線鉤織成圓片,共4 場工作坊和平日的自願參與,累積將近100 人的參與和幫忙,從募集而來的舊衣廢布, 到總共製作出200 多片樹葉圓片、 34 個樹果的參與,約莫兩週的製作期,創造親子、姐妹、 家人朋友間的無數互動,樹下廊間是眾人的廊間,串起人們的雙手與心意,累積不少編織的回憶。
不僅推動年輕一輩走入園區,深入瞭解客家文化 客家建築特色文化推廣,並透過工作坊民眾協力完成,凝聚參與和認同感 ·。實際上促進了中庭的空間活化。33天的駐村期間,樹下廊間以編織藝術裝置活化人與空間,喚起人與人聚集互動交流。
特別感謝由鎰呈行提供的工業廢布!
民眾互動記錄
樹下廊間在完成裝置後,陸陸續續有學校團體、家庭等參觀,甚至在一旁舉辦音樂表演,如夢似幻的紗下,有越來越多人在此坐下感受這棵眾人共創、共享的大樹。
特別感謝:
-
工業廢布、樣布:鎰呈行 / Martin
-
車縫機:Fay Yang
-
人力協助:Mina Lu、Jeff Lin、季樺、Dora、周學涵、麗慧、宜靜、阿宛、斌斌、茅姊、詩樺、思緯、Nana、小O、寶琴、Jessie Yang
-
工作坊參與者:Amy、Camille Liu、Tori Yang、Summer Ann、周永蓓、Enggie Ku、Weiping Yang、凱如一家人、Sophie S. Lien Hung、Rachel Liao、庭如、曉英、玫嬌、Chunny Wang、海明、婉如、育妡、怜華、Evyon Liao、依婷、Miama Ho、志菁、柏容、維婷、玉梅、儷馨、陳世娟園長與其帶來的眾位幼稚園老師(貞貞、雅雅、小花、佳佳、飯糰、曉璇、小燕、文婷、淑鈺、曼曼、田田、學巖、毛毛蟲、小喵、含香、Sammy、珈珈、均汝、采凌、拉拉、Susan、媛媛、曼曼、珮珮、雯玲、咅咅、綺綺、敏敏、佳惠、段段)
-
所有提供舊衣廢布的朋友和一同動手鉤鉤的朋友
-
客家文化主題公園 文化中心 林薏雯、保全大哥彭組長、清掃大姐